“15岁”“中学生”“用砖头击打老师”......将这些关键字眼串联起来,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近日,这起发生在四川省仁寿县某中学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引起社会的关注。
10月25日晚,四川@仁寿公安 通报称,24日中午,仁寿县某中学学生颜某(男,15岁)因对老师日常管理不满,在教室用砖头将老师黄某头部打伤。目前,黄某正在接受治疗,颜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全网敏感信息爆发,年龄被“划重点”
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截至28日12时,事件全网相关信息达到3.7万条,其中,26日成为事件热度高峰,当天信息量达到3.2万条。其中,事件在全网相关信息中的敏感信息占比非常高,高达97.82%,舆论整体呈负面态势。
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
根据事件全网信息的关键词云显示,“15岁”、“学生”,当事人的年龄和身份成热议焦点;因为不满老师的“日常管理”,用“砖头”击打老师“头部”“9次”等相关细节随之曝光;当事人“被刑拘”的处罚结果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
15岁的中学生做出如此暴力行径,事件的严重性已然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与担忧。而当前关于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社会问题也引发深层思考。
暴力犯罪低龄化引关注,量刑标准亟需严肃辨析
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件接连引起全社会关注。2018年底至2019年初,湖南曾接连发生3起未成年人涉嫌杀人事件,令社会震惊,而涉事的嫌疑人都是十二三岁的未成年人。
21日至28日,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全网相关信息就已经高达127.4万条。而其中,敏感信息占比更是达到73.55%(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社会对该类事件的发生及惩处存在很大的争议。根据新浪舆情通对全网信息监测的关键词云显示,最大的争议点就是“未成年人”,关于未成年人的“严重犯罪”行为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还有待考量。
数据来源:新浪舆情通
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只对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而当前暴力犯罪低龄化、且恶性案件较多的趋势,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惩戒的讨论推向高潮,社会亟需严肃辨析。
26日,一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迎修订”的新闻也迅速攻占人们的眼球。相关话题在微博平台引发1亿阅读,3.5万讨论。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上,正审议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而未成年人犯罪应如何处罚?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谭琳建议,对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给予矫治及处罚,通过收容、教养等措施加大处罚力度。
既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惩处功能,目前有关的惩处规定正面临严峻挑战。而预防未成年人分犯罪,一方面还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发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法治素养;另一方面,法律应该与时俱进,建立完整的教育矫正体系和可具体执行的惩戒方式,实现“预防”与“惩治”双管齐下。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联系我们